> 耳朵听力 > “勿谓数枝隘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勿谓数枝隘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勿谓数枝隘”出自宋代李曾伯的《题推篷梅轴》,这句诗表面在说梅花,实则蕴含了深刻的哲理——小中见大,微中显宏。几枝梅花看似有限,却象征着无限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。这不正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吗?比如,一杯清茶虽简,却能让人品味出生活的宁静与美好;一个微笑虽小,却能传递出温暖与善意。

问题是,为什么我们常常忽视这些“小”的价值?答案或许在于我们太习惯于追求“大”和“多”,而忽略了“小”和“少”中蕴含的深度。就像李曾伯笔下的梅花,虽只有数枝,却“中寓千丈强”,这是对“少即是多”的生动诠释。

那么,如何从生活中找到这些“小”的力量呢?不妨从细节入手,比如每天花几分钟欣赏一朵花,或是静心品味一本书中的一句话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,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。正如李曾伯所言,“太羹少为贵”,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数量,而在于质量与深度。

所以,下次当你觉得生活琐碎无趣时,别忘了“勿谓数枝隘”,或许那些“小”事物中,正藏着改变你生活的“大”智慧。

“勿谓数枝隘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勿谓数枝隘”出自宋代李曾伯的《题推篷梅轴》。

“勿谓数枝隘”全诗

《题推篷梅轴》

宋代 李曾伯

片玉漏春色,恍逢江路傍。

中山费巧思,寿阳矜轻妆。

精神盈一握,标格压众芳。

彷佛水边影,有无风前香。

卷舒适人意,推敲挠予肠。

形太仆草玄,谱系根花光。

勿谓数枝隘,中寓千丈强。

晏不满几尺,焉用张堂堂。

桃李空满园,愧死安敢当。

太羹少为贵,鼎鼐滋味长。

只愁楮君弱,蠹鱼食春阳。

慎勿示肉眼,收付奚奴囊。

作者简介(李曾伯)

李曾伯(1198~1265至1275间) 南宋词人。字长孺,号可斋。原籍覃怀(今河南沁阳附近)。南渡后寓居嘉兴(今属浙江)。